- · 《中国饲料》栏目设置[08/03]
- · 《中国饲料》刊物宗旨[08/03]
- · 《中国饲料》征稿要求[08/03]
- · 《中国饲料》投稿方式[08/03]
- · 《中国饲料》数据库收录[08/03]
饲料小论文(饲料论文摘要)(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蔬菜产业大量副产物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关键问题,通过对蔬
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蔬菜产业大量副产物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关键问题,通过对蔬菜副产物食品化、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工艺进行系统攻关,形成配套工程化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示范,探索我国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模式,实现我国蔬菜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延长我国蔬菜产业链,增强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通过项目实施申请国家专利15~20项,发表论文40~60篇,制定标准和技术规程20~30个,形成蔬菜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15~20项,开发新产品20~30种,研制或改进蔬菜副产物加工专门化设备8~12台(套),在15~25条生产线上进行示范,形成示范基地8~10个,培养研究生20~30人,培养青年科研骨干2~3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00人次,增加蔬菜副产物资源利用200万吨以上,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2亿元。
浆果贮藏与产地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年)
开展草莓、蓝莓、杨梅、桑椹、树莓等浆果产地贮藏保鲜、初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建立系列适合产地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浆果产地处理、贮藏保鲜和加工实用技术,研制出小型装置和设施,并开展示范推广。实现研发新技术15~20项、关键装备2~3种,制定规程10~15项、标准3~5项,发表论文40篇以上,申请专利20~25项,鉴定成果4~5项,在30~50家以上农村合作组织及小微加工企业应用示范,预计新增产值5~6亿元,新增效益3000~5000万元。
西北特色水果贮运保鲜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年)
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甜瓜、杏、李、樱桃、梨、葡萄等)主要品种采后生物学特性、品质劣变生理及采后病害发展规律,为贮运保鲜技术与设施的研发奠定基础;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贮运保鲜技术体系,并进行集成与示范;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采后贮运保鲜设施及配套技术,并进行集成与示范;建立西北地区特色水果采后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和控制体系并进行集成与示范。通过该研究,使西北特色水果的贮运保鲜在应用基础理论、品质维持配套技术与设施、品质控制体系与标准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使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应用,使西北特色水果的贮藏质量和贮藏流通时间得到明显提高。
特色热带亚热带果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实施,拟研发单项关键技术20~35项,研制轻简装备7~14种,并进行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形成新产品13~23个,转化为相关技术标准19~29项,集成5~8条果品加工示范性生产线,加工技术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适种区的企业或农场示范推广,提高我国特色热带果品加工率和产后增值。同时以该项目为依托,培育一支行业科技研究队伍,培养一批基层技术骨干,培训一批企业员工,促进特色热带果品产业的发展。
大宗水果加工副产物与残次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实施,突破苹果最少加工等系列关键技术,攻克MP产品防褐变等相关技术难题,开发高活性葡萄多酚复合物等系列新产品;建成柑橘汁胞、鲜切苹果等技术示范生产(中试)线,相关新产品实现生产示范;建立水果加工副产物与残次果综合利用新模式,为技术集约型水果加工产业提供示范;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论文15~20篇,制定相关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2~5个,培养研究生10~20人。
食用菌保鲜加工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地加工及废弃物(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难题,在对废弃物(副产物)营养功能性评价和加工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复合保鲜、节能型干燥、微好氧快速发酵、外循环降温微粉碎、闪式提取、高聚络合纯化等新技术,研发食用菌新产品,构建面向广大食用菌主产区农村合作组织、食用菌批发市场以及中小型食用菌加工企业新的技术推广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集成开发食用菌产地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用新技术25项,研发创制新产品20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0项,制订标准或技术规程18项;在全国典型区域建设研发、示范及产业基地10个;鲜食用菌贮藏期延长50%以上,组合干燥技术较传统食用菌干制工艺节能20%~30%,食用菌采后损失下降10%;食用菌菌糠、菌柄、预煮液等副产物的利用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0%,食用菌行业副产物(废弃物)综合利用增值3~5倍;实现主要辐射示范企业年均产值约5亿元;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100篇,其中SCI、EI论文20篇。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0名、青年学术骨干30名、博士后2名、研究生50名。
文章来源:《中国饲料》 网址: http://www.zgslbjb.cn/zonghexinwen/2022/1209/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