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买不起饲料!猪价90天大涨50%,正邦科技收入暴降(2)

来源:中国饲料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2 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生产成本会决定猪肉的售卖价格,短时间内的供需失衡也会加速价格的波动。”王鹏进一步解释,很多散户因为不赚钱退出了养猪市场,从供给需求角度

“生产成本会决定猪肉的售卖价格,短时间内的供需失衡也会加速价格的波动。”王鹏进一步解释,很多散户因为不赚钱退出了养猪市场,从供给需求角度看,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必然会导致价格上涨。

“由于能繁母猪产能充足,后期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暴涨暴跌的概率不大,整体或维持区间窄幅调整。”蒋琴分析道。

“俄乌冲突导国际大宗粮食商品价格上涨,对玉米还有其他添加剂带来了较大的压力。6月属于青黄未接,玉米还没有收成,但进口的储备已用得差不多了。”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王刚毅对时代财经分析。

8月11日,生猪养殖散户许大叔告诉时代财经,现在收生猪的价格是12元/斤,相比三个月前涨了5成,5月份收猪价格7-8元/斤。许大叔主要是与温氏股份交易,随行就市,每天都会上温氏网站看最新的收猪价格。

玉米价格方面,自2022年2月下旬开始,国际粮价开始上涨,进口玉米到港完税价格不断走强,价格优势持续缩窄,截止到6月30日,美国玉米到港完税价格为3229元/吨,较2021年12月31日上涨422.9元/吨,涨幅14%,比2019年上涨62%。

8月10日,新希望(000876)公告显示,该公司7月销售生猪94.23万头,环比下降3.77%的情况下,收入实现21.67亿元,环比上涨22.78%。商品猪销售均价21.09元/公斤,环比上涨32.06%。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生猪市场高景气度能否持续?会否再现2020年时猪价暴涨的情形?

2019年非洲猪瘟之后,陈阿姨的养猪场开始给正邦科技养猪,缴纳了30万押金。陈阿姨介绍,正邦科技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就是正邦科技提供猪苗和饲料,农户负责养育、收待养费。

“饲料太贵了,很多个人都不养猪了,猪价应该还会涨。”近日,从事生猪养殖十多年的陈阿姨告诉时代财经。

更有甚者,财联社7月23日报道,正邦科技被爆出“断料致猪吃猪”事件,广西南宁、四川江油、江西赣州、湖南湘潭等地部分代养户出现“断料”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副教授王鹏也留意到7月初国家发改委一系列稳定猪价的举措,王鹏认为,“猪肉事关民生,暴涨暴跌不利于行业发展。目前来说,相对比较温和的价格涨跌既符合行业发展的预期,也能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文章来源:《中国饲料》 网址: http://www.zgslbjb.cn/zonghexinwen/2022/0812/1587.html



上一篇:邦基科技冲击沪市主板,聚焦猪饲料,销售区域
下一篇:猪价涨不上去,饲料再涨,都是消费低迷惹的祸!

中国饲料投稿 | 中国饲料编辑部| 中国饲料版面费 | 中国饲料论文发表 | 中国饲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饲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